日前,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现代都市型农业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区委、区政府,市委各部委,市级国家机关各部门,各人民团体,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全文如下:
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现代都市型农业绿色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提出的“三个着力”重要要求为元为纲,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作出的重要指示,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准,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尊重农业发展规律,强化改革创新、激励约束和政府监管,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空间布局,节约利用资源,保护产地环境,修复生态系统,打造现代都市型农业升级版,全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农业发展新格局,推动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为增进民生福祉、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加快建设“五个现代化天津”提供坚实支撑。
(二)目标任务。全面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制度体系,加快形成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与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的现代都市型农业绿色发展新格局。
资源利用更加节约高效。到2020年,全市耕地保有量不少于501万亩,永久基本农田面积不少于427万亩,耕地质量平均比2015年提高0.5个等级,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72。农业劳动生产率达到9万元/人。到2030年,全市耕地质量水平、农业用水效率、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进一步提高。
产地环境更加清洁。到2019年,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化肥、农药利用率达到40%以上;农膜回收率达到80%以上。到2020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8%,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0%。到2030年,化肥、农药利用率进一步提升,农业废弃物全面实现资源化利用。
生态系统更加稳定。到2020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12.1%,林木绿化率达到28%,湿地面积不低于443.4万亩,基本农田林网控制率达到95%。到2030年,田园、森林、湿地、水域生态系统进一步改善。
绿色供给能力明显提升。到2020年,全市菜、肉、蛋、奶、果、水产品等主要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基本稳定。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品牌农产品占比明显提升。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加快发展,总收入达到125亿元。到2030年,农产品供给更加优质安全,农业生态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
二、优化功能布局,增强绿色农业供给能力
(三)加快农业功能区建设。落实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部署,立足我市农业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特色,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基本保障型蔬菜生产功能区和特色种养殖农产品优势区。按照基础设施完善、组织化程度高、生产技术先进、农田环境友好的标准,划定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170万亩,其中小麦150万亩、水稻20万亩,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按照集中连片、配套完善、技术先进、依标生产、质量安全、供应和效益基本稳定的标准,划定基本保障型蔬菜生产功能区40万亩。建设武清蔬果、蓟州果品、滨海新区海珍品等一批特色种养殖农产品优势区。依托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创建,开展农业绿色发展试点先行区创建。
(四)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按照突出区域特色和错位发展要求,建立主要农产品生产布局定期监测和动态调整机制。根据我市“十三五”农业农村发展规划和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规划,将畜牧养殖区域划分为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度发展区。禁养区内禁止规模化养殖场建设和生产;限养区内养殖总体规模不再扩大,主要向科技型、生态型为主的良种繁育、特色养殖、休闲观光畜牧业转型提升;适度发展区重点发展畜禽种业、标准化规模养殖及农牧结合、生态循环畜牧业,打造10个绿色循环养殖基地。
三、保护生态资源,夯实农业绿色发展根基
(五)加强农业资源环境管控。强化耕地、渔业水域、湿地等用途管控,严控不合理开发建设活动对资源环境的破坏。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政策措施。以区为单位,针对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建立农业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因地制宜制定禁止和限制发展产业目录,强化准入管理和底线约束,分类推进重点地区资源保护和严重污染地区治理。
(六)建立耕地轮作休耕制度。推动用地与养地相结合,集成推广绿色生产、综合治理的技术模式,降低耕地开发利用强度,建立与生产发展相协调、与资源禀赋相匹配、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粮豆、粮菜、粮饲等轮作制度。建立耕地质量监测和等级评价制度,构建耕地质量数据平台,完善耕地质量管理信息系统,明确经营者耕地保护主体责任。按照“田成方、土成型、渠成网、路相通、沟相连、土壤肥、无污染、产量高”的标准,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七)推进农业节水节能。研究制定涉农区农业用水总量控制目标,完善农业灌溉用水定额管理,加强对已核发取水许可证灌区的管理,严格控制地下水利用,加大地下水超采治理力度。全面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动农业用水方式转变,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坚持农艺节水和工程节水并重,推广水肥一体化及喷灌、微灌、管道输水灌溉等农业节水技术,健全基层节水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充分利用天然降水,积极有序发展雨养农业。在武清区、西青区建立节水农业示范区。
(八)加大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加强动植物种质资源调查、保护和利用,高标准建设国家农业科学试验站天津基准站。围绕主要农作物品种及畜禽品种创新需求,按照国家标准收集保存优异种质资源,建立全市农作物种质资源数据信息与实物共享体系。培育一批抗病、抗逆、高产、优质、适应性强的蔬菜、果树、作物新品种。建立完善的现代种苗生产技术体系,完善主要蔬菜品种指纹图谱,实现种子质量快速准确检测。构建世界顶尖优秀个体家畜(猪、奶牛、肉牛、肉羊等)克隆及其“试管动物”人工繁殖技术体系。着力突破生物天敌昆虫规模化高效繁育技术瓶颈,启动生物天敌繁育基地建设,建成2条生物天敌生产线。加大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力度,推动建立珍稀濒危水生生物救助中心,加强海洋渔业资源调查研究能力建设。加强外来有害生物防控,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
四、推行清洁生产,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九)防控工业和城镇污染向农业转移。落实国家农田污染控制标准,建立监测体系,严格工业和城镇污染物处理与达标排放,依法禁止未经处理达标的工业和城镇污染物进入农田、养殖水域等农业区域。强化经常性执法监管制度建设。开展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加强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实施农用地分类管理。
(十)减量使用农业投入品。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鼓励使用有机肥,强化病虫害统防统治和全程绿色防控。严格市场监管,做好高毒农药禁用工作,坚决查处制售已禁用的高毒农药行为。规范饲料添加剂安全使用,加大生物饲料开发和应用力度,减量使用兽用抗菌药物。建立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电子追溯制度,严格农业投入品生产和使用管理,支持低消耗、低残留、低污染农业投入品生产。2019年,取得农药经营许可的农药经营单位全部配备使用可追溯电子信息码扫描识别设备和计算机管理系统。